中国自信从哪里来
相信前几天,关注体育的人不会错过这一幕:2022年女篮世界杯在澳大利亚悉尼落下帷幕,中国女篮时隔28年再次拿下女篮世界杯亚军。现场,热情的在澳华人华侨欢呼声震耳欲聋,看台上洋溢着“中国红”。
有网友调侃:这架势,球迷们仿佛是在“北京五棵松体育馆悉尼分馆”观看比赛。
澳大利亚广播公司(ABC)记者也在推特上称:“现场观众的反应听起来像是中国队的主场比赛。”
2022女篮世界杯决赛中,中国队获得亚军。图源:新华社
可以说,这股精气神,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,而是从历史中淬炼出来的。
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无数次高光时刻更是让中国自信升腾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,在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、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。”
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100多年奋进史炼就的自信,让我们在无论多么狂暴的风雨中,不惧“行路难”。
我们的自信,还来自70多年的创业史。它告诉我们,遇到再难破的题,只要有不怕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干劲,哪怕白手起家,也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。
很多人知道,新中国成立之初,中国造不出飞机、大炮。抗美援朝时,美军投入的飞机约1200架,而我们入朝参战的志愿军却依然主要靠步兵作战。但今天的中国,不仅能自主研发五代战机歼-20,C919大型客机更是把中国带入“大飞机”时代。
C919大型客机的试飞机。图源:新华社
历史自信,不是“四个自信”的简单添加和补充,而为坚定“四个自信”打下了稳固根基,提供历史启迪。
在人类2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,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,而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,仅用短短几十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。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,西方所谓的“历史终结论”被改写,在历史的选择中我们明确,中国走的这条路是通的。
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思维模式,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标准。一些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模式,最终陷入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、依附性陷阱而难以自拔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,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,才“活”了过来,在历史的辨析中我们看清,中国坚持的理论是灵的。
西方的选举政治“轮流坐庄”,执政党信誓旦旦却兑现寥寥。更讽刺的是,他们随时把“人权”“民主”挂在嘴边,面对疫情却躺平了之。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能“办成事”“成大事”,越是大灾大难,越能守望相助;越是千钧一发,越能团结一心。在历史的实践中我们坚信,中国遵循的制度是好的。
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成果在北京展出,观众们近距离观赏。
近年来,《记住乡愁》《典籍里的中国》《国家宝藏》《唐宫夜宴》等节目“圈粉”无数,传统节日文化深入人心,博物馆热、非遗热、传统节日热,“国潮”火爆流行……悠久的中华文化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人的一言一行,国人发自内心认同、出自真心喜爱,在历史的沉淀中更加感受到,支撑我们前行的底气是足的。
中国自信在历史中延续、坚定。不忘历史,才能开辟未来。
随着世界格局向多极演变,国际博弈也进入了新赛场,如何才能在赛场上抢占优势呢?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在新的赶考之路上,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,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。”
在“东升西降”的世界大变局中,不管外界怎么风吹浪打,中国都能从容不迫、闲庭信步,绝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很多方面我们比西方强。
但也有少数人言必称西方,奉西方说法为圭臬,拿西方价值标准来裁剪中国,似乎中国哪里都比不上西方。要知道,一个自卑自贬、自我矮化的民族,绝不可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在新的赶考路上,要敢于正视自身的短处,承认别人的长处,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“好”的成果,但又不能简单照抄照搬,更不能被牵着鼻子走。
参透了过去从哪来,才知该往何处去。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,学习研究历史就是要弄明白当下什么事该做,什么事不该做,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、弄明白未来怎么样才能继续成功。
世界纷扰,独善其身已不再现实,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们更应保持历史清醒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,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负面思潮的侵蚀,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和平演变,特别是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坚持唯物史观,筑牢历史记忆。
历史不仅是历史,历史更关系未来。
相信,我们在百年求索中淬炼的这份自信正是中国走向世界、平视世界的力量所在,底气所在。
声明:稿件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
往 期 精 彩 内 容